二是着力解决影响我国能源科学发展的难题。
今年7月以来,李克强经济学迅速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如其所言,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8月主要经济指标包括先行指标,像PMI、PPI、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货运量等等,都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势头。
下半年,或许会有刺激增长的政策出台。消费增长也创下年内新高。昨日,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的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前来与会的全球企业家代表,并向他们阐述了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思路。特别是突出释放改革最大的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它们和稳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4%,为进入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10.4%,比7月加快0.7个百分点。李克强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有一种选择就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对未来未必有利。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认为,9月CPI涨幅可能跟8月份相差不多,但从10月份开始CPI会继续回升。
由于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增减抵销后净减少了0.1个百分点,因此8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7月份回落了0.1个百分点。他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上升会比较明显,可能突破3%。下半年对食品价格带动比较大的仍是蔬菜和猪肉价格。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6%,较7月CPI2.7%的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称,8月份CPI同比涨幅较7月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是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减少的部分要多于新涨价因素增加的部分。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频繁,不利于蔬菜生长和运输,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仍可能上涨。
对于接下来的CPI走势,专家认为,随着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以国际原油价格为代的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的持续回升,下半年物价涨幅肯定会明显高于上半年,继续走升。这一结果基本符合预期,此前,多家市场机构预计,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8月CPI同比涨幅或为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据他分析,影响下半年CPI上涨的因素主要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能源和粮食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天然气和水价可能存在调价的压力都会对物价上涨有所推动。
同时,受猪肉周期的影响,猪肉价格也将继续维持稳中有升的走势从环比数据看,CPI八大类中,食品价格涨幅最大,环比上涨1.2%。食品中,鲜菜、猪肉和蛋价格上涨相对较多,环比涨幅分别为7.6%、4.5%和7.1%,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是影响8月份食品价格乃至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同比降幅均为1.6%,比7月份的同比降幅分别收窄0.7和0.6个百分点,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收窄。
8月份肉、蛋、菜价格的普遍上涨,既有季节性因素,也与当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等因素有关。发布的数据还显示,8月份除煤炭等少数行业产品的价格环比下降外,其他大部分行业产品的价格稳中有升。
一、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有所上涨,同比涨幅稍有回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涨幅均超过0.5%,是拉动8月份PPI环比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与7月份的CPI比较,8月份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减少的部分要多于新涨价因素增加的部分。从同比数据看,8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7月份稍有回落。各类非食品价格有升有降,涨跌幅度在-0.2%至0.2%之间,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进行了解读。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1.6%。
食品中鲜果、油脂和水产品等其他食品价格有所下降。发布的资料显示,8月份CPI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为1.1个百分点,比7月份减少0.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5个百分点,比7月份增加0.6个百分点。
PPI的这些变化显示国家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综合举措取得了实效,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渐趋明显。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环比涨幅均为0.1%,出厂价格环比上涨为今年4月份环比下降以来的首次,购进价格环比上涨为今年3月份环比下降以来的首次。
由于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增减抵销后净减少了0.1个百分点,因此8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7月份回落了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2.6%
PPI的这些变化显示国家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综合举措取得了实效,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渐趋明显。一、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有所上涨,同比涨幅稍有回落。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各类非食品价格有升有降,涨跌幅度在-0.2%至0.2%之间,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8月份肉、蛋、菜价格的普遍上涨,既有季节性因素,也与当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等因素有关。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同比降幅均为1.6%,比7月份的同比降幅分别收窄0.7和0.6个百分点,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收窄。
食品中鲜果、油脂和水产品等其他食品价格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2.6%。
发布的数据还显示,8月份除煤炭等少数行业产品的价格环比下降外,其他大部分行业产品的价格稳中有升。从环比数据看,CPI八大类中,食品价格涨幅最大,环比上涨1.2%。
由于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增减抵销后净减少了0.1个百分点,因此8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7月份回落了0.1个百分点。从同比数据看,8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7月份稍有回落。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1.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涨幅均超过0.5%,是拉动8月份PPI环比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
与7月份的CPI比较,8月份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减少的部分要多于新涨价因素增加的部分。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进行了解读。
发布的资料显示,8月份CPI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为1.1个百分点,比7月份减少0.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5个百分点,比7月份增加0.6个百分点。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环比涨幅均为0.1%,出厂价格环比上涨为今年4月份环比下降以来的首次,购进价格环比上涨为今年3月份环比下降以来的首次。
食品中,鲜菜、猪肉和蛋价格上涨相对较多,环比涨幅分别为7.6%、4.5%和7.1%,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是影响8月份食品价格乃至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54个百分点。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